职教本科发展的四组关键命题
发布时间:2021-07-26 浏览次数:1335

职教本科作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提出以来,采取先行先试策略,部分公办高职院校、民办高校通过升格和转设的方式进入到职教本科层次,为下一步推进职教本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经验。但争论也随之而来,职教本科是否对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造成冲击?职教本科是否对正在进行的应用型本科转型造成资源浪费?这些都是职教本科建设过程中需要正面回应的问题。本文认为,需要在更高层次回应职教本科发展的合法性,而不是陷入教育内部的讨论。为此,回到职业教育为产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根本命题,梳理了国家战略、区域使命、体系完善和院校发展四组命题,进行相关讨论。

一、国家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工业革命史的研究表明,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全球产业结构分化和国际秩序重塑,成为“世界整合与裂变的双刃剑”,参与其中的国家都实现了跃迁式增长。近10年来,“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的观点已被全球主要国家接受,特别是以“云大物智”为代表的新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引发了新一轮技术革命,全球产业价值链在各经济体之间正发生剧烈的再整合。各国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体系实现制造业的“回流”“升级”,此次全球疫情加剧了这一趋势。

具体到我国,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宏伟战略目标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我国当前和中长期的一项重要战略,是党和国家根据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判断。

具体来看,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的制造出口产生了深远影响,急需寻找新的增长点和不可代替性;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和需求链存在断点和薄弱点,急需补足供应链中的诸多短板;三是城乡间、区域间循环不够畅通,急需通过新技术发展带动,平衡区域间差异。

国家层面先后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中国智造2035”“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等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全局性规划都全面呼应了上述观点。同时,教育科技层面,正处于全面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加速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程中,出台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这些政策的共同特点:以产业为先导,以教育为支撑,通过构建创新体系来供给产业技术和产业人才,以期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占得先机。其中,国家又把工程教育(包括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作为支撑本国第四次技术革命的重中之重。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产业领域创新型、高技能等高素质人才占比明显偏低,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制约,要贯通‘技术工人—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成长通道和发展路径”。

从我国企业生产制造现状来看,实现“同线同标同质”,需要大量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对现有产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尽管工程师能够在产品研发、生产流程设计、工艺开发等环节帮助企业建立生产组织体系,但从设计到生产过渡,存在大量技术细节和“灰色”地带需要优化。在现实当中,这种生产环节“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难题,已成为制约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生命线”。

我们的调研发现,这部分人才通常由企业从内部有高职专科教育背景的技术人员中选拔培养,周期长达3~7年。如果这部分人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按照职业教育原理,通过4年的本科层次培养,完全能够在短时期内承担解决企业生产环节“最后一公里”工作目标,帮助企业完成从研发到生产的技术难题。同时,举办职教本科对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扩大就业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举办职教本科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区域使命: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格局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82年出版的《新发展观》中提出了“发展极”理论,指出不同部门、区域间的经济增长不是同步的,而是依据当地的禀赋条件,如技术、资源、资本、劳动地和制度创新等软硬条件实现优先发展,再通过吸引力和扩散力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这一理论被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引入到区域经济理论后,被弗里德曼、缪尔达尔、赫希曼等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

总的看来,区域发展理论暗含两个制度要件:一方面,国家作为制度主体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护;另一方面,区域作为发展的主体为区域经济活动提供制度创新,实现区域经济与“以人为中心的”“关注文化价值的”协调发展。

在新时代中国语境下,区域发展肩负国家的发展使命,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其使命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新时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增长极需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格局,担负着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使命。二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体现。新时期区域发展除了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外,还担负着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城乡体系和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任务。

当前,在“双循环”经济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几大经济板块正处于高速发展、均衡发展的阶段。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珠三角城市群正逐步形成以科技创新、技术转移为驱动力,通过产业整合、制度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机器人和海洋技术改造传统生产体系,形成产业协调发展与错位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内各城市要按照“同线同标同质”,高位配置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治理体系,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和带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可见,各区域根据自身承担的历史使命,更加强调对标国际水平、体现中国特色的区域治理体系和技术产品、技能人才,更加强调培养具有现代公民素养的城市居民。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类型。一方面,职业教育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生产技术创新和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还为区域社会发展培养基层治理精英。职业院校肩负着为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援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应然使命,承载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高效运转注入本土化原动能的现实任务。

职业院校必须为区域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更高水平参与区域建设提供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更高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为区域更大格局提升城市能级提供智力支持,努力成为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因此,从区域使命来说,发展职教本科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丰富的职教资源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内地级以上城市普遍都有1所以上职业院校,中心城市聚集有多所职业院校,这些职业院校在办学模式、理念方面都深刻地嵌入了区域经济社会空间,为支持区域经济社会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若将部分高职院校升级本科,能够极大提高城市格局,快速达到低成本优质高效办高等教育的目标,满足区域城乡居民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诉求。二是职教本科发展有利于区域转型升级。城市转型升级离不开产业体系、居民素养和治理水平等三大要件。部分优质高职院校升格职教本科带来的溢出效应,能够满足本地企业升级中对生产技术的需求,快速形成生产力;能够满足城市治理水平现代化中对打造公共服务体系、培养基层治理干部和提升公共服务能效的需求;能够满足农村居民城镇化、外地居民本地化、本地居民现代化过程中对城市居民素养的需求。

三、体系完善: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是社会构建的结果。与西方不同,中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有利于加快体系建设。但从根本上,两者都是制造业体系与教育治理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也就是说,制造业在国家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决定了博弈力量的平衡方向。当制造业总量占比较高时,对生产技术创新、高素质技术人员的需求较多,更倾向于建立一个完善的、符合本国产业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他们结合中国本土技术积累程度、技能形成特点等情况改造生产过程,形成了兼容并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结构体系、生产组织方式。在“云大物智”等新技术的赋能之下,中国特色的产业体系正处于深度转型升级和自我演化提升的进程中。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职业教育体系也要按照产业体系的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职教本科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国际经验来看,宏观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会迅速传导至微观生产岗位层面的职业岗位任务技术含量增加。为此,德国于2009年设立了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日本于2017年设立了专门职大学和专门职短期大学,职教本科成为工业发达国家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必要路径。我国产业体系通过招商引资汲取了发达国家产业体系的优秀元素,自成一体,不断完善。同样需要对照国际经验,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发展职教本科来满足制造业快速迭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更高层次需求。

近年来,国家层面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角度出发,出台了大量的文件。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了职业教育七大改革内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内涵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职教本科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职教20条指出在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中国高职教育要在为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撑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支撑的同时,着力在探索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在建成覆盖大部分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标准制度体系上见成效,为我国加快实施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共同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宗旨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为职教本科建设遴选了一批重要的后备力量。同年12月,正式公布了首批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其中高水平学校56所,高水平专业群141个。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本科层次职教专业设置的基本条件。

职教本科建设已逐步朝具体操作阶段实施。自2019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职教本科以来,升格或转设为职教本科院校日益增多,其中以民办独立院校为主。但随着职教体系政策制度完善,职教本科建设路径逐渐明晰:一方面,继续支持独立学院与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合并转设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原则上优先考虑“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另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支持其独立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截至到2021年5月底,共有27所职教本科高校。随着以职教本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进入稳步推进期,其重点是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把职教本科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职教本科作为一个独特的职业教育层级,为世界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中国道路,为世界职业教育理论提供了中国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无限魅力和生机活力。

四、自我发展:增强职业院校自主高质量发展的适应性

产业体系在经历几轮工业革命之后,体系发育程度空前丰富,产业分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技术的内涵、形态、结构和特征也高度复杂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对此,教育部2017年就出台了《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将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大体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三类。从技术角度看,可将研究型高校中的工程教育定位为职业活动的工程(技术)科学,应用型高校中的应用技术教育定位为技术应用(研发),技术技能型高校中的职业技术教育定位为技术服务和技术应用。其目的是让各类型高校按照技术类型、人才特点嵌入到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中。新形势下,随着国际、国内和区域的政治、技术和产业等诸要素不断重新配置,高职院校发展至少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国家、地方在巩固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强化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职业院校面临新技术对生产岗位重塑的压力,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

二是国际经济下行带来的挑战。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面临通缩和通胀双重叠加影响,技术创新与系统改革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低技能劳动为主的生产领域很可能出现就业岗位趋紧,低层次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规模势必会进一步压缩,具有复合能力、高素质技术工人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胜负手”。职业院校面临经济下行就业结构调整的压力,需要通过改造内部专业结构、升级人才培养模式来应对挑战。

三是办学经费减少带来的挑战。在宏观经济趋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纷纷“过紧日子”,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进入相对“紧缩”时期。在保证生均拨款的基础上,减少各项职业教育事业支出。高职院校需要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密切联系区域发展,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增强社会吸引力,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面对上述新挑战,职业院校需要改变以往的粗放式发展路径,深入研究区域产业、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运用职业教育的原理、知识,结合校情系统构建内部治理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实践,实现高质量发展、适应性发展和科学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自“三改一补”建设专科层次职业院校以来,高职院校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已占到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规模、质量已发生了层级和结构上的演化。这种演化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生产岗位分层密切关联,高职院校群体内部已发生了明显的分层,并按照资源依赖程度嵌入了相应的“生态位”。部分优质高职院校的办学投入、师资力量、软硬件设施完全具备了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能力,甚至超过了部分本科院校。通过升格职教本科,完全可以让这部分高职院校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样本”走向世界,在整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中率先突破,先行发展,为职业教育的中国方案提供“样板”和“实践”。

五、小结

职教本科是职业教育体系化与类型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争论的焦点反映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与产业、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的关系和边界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了国家、区域、体系和院校四个层面的建设需求,其核心是由产业体系发展和家庭教育需求共同驱动,形成的教育治理主体与教育需求博弈格局。当前,我国已建成全世界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下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撑我国强国战略。这就需要职业教育深入汲取产业体系的组织特点、技术要素、岗位属性,联合职业教育的需求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同时,尽管本文从国家、区域、体系和院校四个层面论述了职教本科发展的必要性,但深入的研究需要从产业体系角度、技术视角和生产过程中生产岗位分层的维度丰富和发展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明确本科职教的办学定位,为指导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朱俊,钟嘉妍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20-24.

Copyright © 版权所有: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冀ICP备11023371号-4
学校地址: 石家庄红旗大街626号 邮编:050091 联系方式:0311-85239666 招生电话:0311-85239777